2014年12月28日,乘客在北京地鐵4號線角門西站刷卡進站。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參考消息網1月3日報道 美媒稱,2014年11月,一位單身母親在擠地鐵時被夾墜亡,凸顯了中國首都交通運輸部門官員早已承諾要解決的一個問題。他們採取了措施,從2014年12月28日起將地鐵票價提高,聲稱其目的是緩解過度擁擠現象。
  據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1月1日報道,不出所料,這個政策並未得到一邊倒的擁護。
  家住地鐵5號線天通苑北站附近的鄭申辰(音)說:“我早上還是要在地鐵站外面排隊等15分鐘才能進站,我覺得政府只是想給地鐵漲價找個藉口。”
  來自河北承德的單身母親潘小梅墜亡的2014年11月6日,北京地鐵的客流量高達930萬人次。33歲的潘小梅當時被夾在了地鐵車門和安全門之間,顯然是想擠進一節擁擠的車廂未果。
  北京地鐵近幾年發展迅猛,但也變得特別擁擠。
  2007年年底時,北京有5條地鐵線,總里程約為140公里,買一張票就能隨便坐到哪兒。如今,在2014年12月28日4條新線路開通運營後,北京共有18條地鐵線,總里程超過523公里。
  但伴隨著這種擴展而來的是乘客量的激增,高峰時段坐地鐵不啻為一場噩夢。
  2014年,中央電視臺拍攝的一段北京地鐵西二旗站早高峰盛況的視頻在網上瘋傳。站臺上一名負責引導客流的地鐵工作人員好幾次被爭先恐後上地鐵的乘客擠進車廂。
  當有關部門宣佈要提高票價時,能夠解決擁擠問題被贊譽為此舉將帶來的主要好處之一。《人民日報》載文稱,地鐵調價可以使更多乘客從地鐵分流到地面公交車。
  在調價措施12月28日生效前,北京地鐵實行無論路程遠近一律2元的票價。新票價起價3元,按乘坐里程計費。
  26歲的鄭申辰在離家12英里遠的一家互聯網公司上班,每天早上上班要耗時50分鐘。現在路費上漲了一倍多,但是他並不打算改換出行方式。
  “坐地鐵是我去上班的最快途徑,”他表示,“北京的地面交通太堵,坐公交車根本不可行。”
  近年來,北京有關部門開始就涉及日常生活的漲價方案征求公眾意見,包括水、電、天然氣等。但有居民質疑這些聽證會的實際意義,因為不管聽證結果如何都會漲價。
  2014年10月底舉行的地鐵調價聽證會選取了10個人作為通勤者代表。中央民族大學的張宏良當時發表博文稱,價格聽證會本應是由市民決定是否漲價的一種民主權利,在當今中國卻變成了選擇漲價方案的公民義務。
  很多像潘小梅和鄭申辰這樣的年輕外來人口在地鐵線末端租住廉價房以降低生活成本,同時又有比較便捷的交通方式進城。
  就職於北京CBD地區一家證券經紀公司的張建(音)3年前和女朋友一起搬到北京東郊梨園地鐵站附近的一幢公寓樓中,因為那裡的月租金只有約1300元人民幣。
  雖然漲價後他每天坐地鐵的費用增加到原來的近3倍,但27歲的張建並不考慮搬到離公司近一點的地方。
  他說:“如果搬家,多出來的租金比漲價後多花的地鐵票錢要高得多。地面交通擁堵,保證不了我按時上班,所以,地鐵票價漲就漲吧,我認了。”
(原標題:美媒關註北京地鐵漲價:調價效果有待觀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c60rcqo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